作者:本站 来源:网络 发布时间:2013-12-13 09:23:35【QQ书签】【百度搜藏】
在中国的传统习俗节目中,唱歌和舞蹈一直密不可分。扬州民歌远近闻名,扬州民间舞蹈现状如何?对此,市文广新局剧目工作室组织了创作采风活动。活动中发现,尽管很多扬州民间舞蹈已经湮灭在历史的风烟之中,但也有一些舞蹈经过专业人士保护,得以有序传承。
多姿多彩
《渔灯舞》《打渔令》别开生面
在邗江区方巷镇,一场别开生面的舞蹈表演正在广场上举行。
普通的板凳,扎上用竹篾扎成的彩龙,舞动起来有一种首尾相接的美感,这是流传在扬州民间的一种舞蹈“板凳龙”。“板凳龙”可由一人至三人进行舞蹈,按照人数的不同,手执板凳的方式也有所区别。比如一人舞蹈,就是两手分别执板凳前后腿;三人舞蹈,就是前面二人各执板凳前面一腿,后面一人双手执板凳双腿。在舞蹈套路中,有“单龙戏水”、“三龙相会”、“蛟龙出水”等动作,舞动起来,前后呼应,相当精彩。
在扬州,还有一种“花香鼓舞”,舞者手持单面小鼓,身着凤冠霞帔,舞不离鼓,鼓不离手,击鼓而舞,舞毕而歌。舞蹈动作腰扭胯摆,肩摇膝颤,优雅娇柔,仪态万千,舞蹈动作也有着“丹凤朝阳”、“鸳鸯戏荷”等美妙的名称。
方巷镇沿湖村是从事渔业捕捞的渔民行政村,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渔文化,今年新挖掘的特色舞蹈《渔灯舞》就将独特的渔民风情搬上了艺术舞台。在节奏欢快的乐声中,红红的龙鱼游弋在蓝色湖水中,穿梭在绿叶荷花下,忽而近游,忽而远走,往来频繁,观者相乐。
同样令人眼前一亮的,还有说唱舞结合的《打渔令》,表演动静结合,既有激情澎湃,也有委婉深情,既粗犷又细腻,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。在这首《打渔令》中,演员所表演的方言并不是纯正的扬州话,而是略带山东口音。这是因为沿湖村的渔民先辈们来自山东、湖北、山西等省份,每逢开船出湖捕鱼都会根据不同场景由长者进行说唱表演,传承下来形成了《打渔令》。这也是近年刚挖掘出来的一支说唱舞蹈。